呼和浩特民族学院(hu he hao tei min zu xue yuan),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56号,是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创办。该校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当时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成立。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2年9月,教育部指定中央民族大学对口支援该校。2013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8月,内蒙古民族大学与该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2023年12月07日,该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中荣获金奖。2024年01月19日,该校荣获中国新闻社内蒙古分社2023年度优秀通联单位称号。
根据2024年01月26日学校官网信息,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90人,其中专任教师博士占比25.15%、硕士及以上占比85.30%,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40.04%。学校设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3个,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此外,还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5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321人才工程”人选12人,以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白俄罗斯、菲律宾等沿线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有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和国家民委“‘一带一路’沿线‘汉译学’研究中心”。学校还与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支援与合作关系,并与国内7家知名企业共建新兴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拓展办学资源。
该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拥有教育学、数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翻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现有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设有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3个教学实验室、157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等,曾获“自治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历任校长包括:乌兰(1996.03-2000.06),乌兰(2000.06-2002.07),白长明(2002.7-2009.03),白长明(2009.03-2015.09.09),格日乐图(2015.09.09-2022.02.11),乔彪(2022.02.11-2023.02.18),韩伟新(2023.02.18-2024.05.20)。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毕业资质证明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