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只招聘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你的学历

“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只招聘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你的学历不符合我们的最低入职门槛”。

每年的就业高峰期,这样的对话就会一次又一次在各大招聘会上出现。

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只招聘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你的学历

有的大学生甚至都没有等到这样一句解释,就直接被拒之门外了。

据统计,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09万人,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招聘岗位缩水。

尤其在门槛较低的非技术类岗位,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报录比达到3000:1,作为对比,2021年国家公务员最热报考岗位是2774:1。

今天这个问题一跃上了热榜,看来确实是有很多同学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01

二本学生,只能认命?

“二本学生”是如今比较尴尬的群体,也是被“内卷”最严重的人。他们在夹缝中生存,成不了精英,也落不回底层,成了就业“夹心饼”。

在求职中,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关于985/211>一本>二本的隐藏鄙视链一直存在。

而在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被贴上了“双非”“二本”的标签,顶上“混日子”的名号,在求职中仿佛永远低人一等,也很少会被投以欣赏的目光。

张雪峰老师在《演说家》里的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绝对不会去一般学校招聘。”?

因此就会存在一种现象,在一些211高校,校招不仅有知名外企,还有实力雄厚的国企,而在普通的二本学校,他们的校招大都是一些不知名、不对口的公司。

前些时候,《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火了起来,在豆瓣评分7.6,大部分人对这本书打了4—5星。底下也能看到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是广东金融学院的黄灯博士写的,关于她在二本院校执教的这些年遇到的一些学生的故事以及她对现状的一些思考。

作者本人是湖南人,20世纪70年代出生,本科是湖南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后在湖南当地一所纺织厂工作几年,然后考上武汉大学的硕士,2002年又考上中山大学文学博士,200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广东金融学院任教。

2005年到2020年,15年时间,作者本身作为70后,接触过80后,90后,然后对这些学生的人生际遇作了大致对比。

70年代的大学生,即使是二本院校,毕业也是包分配的,那时候的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并没有太大区别。

据作者所言,那一辈大学毕业生正巧赶上了最后一波“时代红利”,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国企或政府单位,名利双收。

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即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有些人及时抓住了机遇,在房地产市场繁荣之前提前买好了房子,利滚利实现了财富自由;而有些人因为错失买房时机,永远失去了在大城市立足,过滋润生活的机会。

90年代的大学生,面对越来越窄的阶级晋升通道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年轻人的压力愈来愈大。如果有父辈们的支持,似乎还有希望突围;
而那些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身上背负了太多沉重现实的90后二本学生,并没有多少选择……

“普通人”是他们中的大多数。

三代人,三代二本毕业生,三代不同的人生际遇。

互联网常常会“蒙蔽”人的双眼。

人均985,小红书人均海外归国硕士,让很多年轻人一度感到自卑和焦虑:“为什么别人都这么优秀?”

不是别人都那么优秀,而是那些履历一般的人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况po出来罢了。

据材料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所。

所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是去了普通院校的。

但一直以来,二本及以下学生的面目却是有点模糊的。

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

在这些倾诉中,你会看到:

这些二本学生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

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

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

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选择。

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

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烟火、呼吸和凝视。

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

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开,反而,成为了他们所共享的课题。

02

我们为什么会有学历焦虑?

5、211在信息流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这个身份仿佛被这两个数字所代言了。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则被统称为“双非”。

一本双非努力跟二本划清界限,三本表示跟专科互不相熟。每个心怀梦想的高考生为了那一纸文凭挣扎上岸。

现代社会总是会凸显和放大“学历焦虑”,但往往焦虑的不是因为学历本身,而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自信,去面对社会的各项要求。

网络上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热点问题:你有学历焦虑吗?

有个回答让人很有感触:高学历有废材,低学历也有人才。

话虽这么说,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毋庸置疑的是更高的学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低学历则会遭遇到更多来自外界的阻力。

不管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只要存在“人才筛选”,那学历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标准,学历焦虑也是一份不可磨灭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会有学历焦虑?


1、自身能力欠缺

我的一位朋友,2012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一直干到今年5月份,从该公司辞职后,就一直闲在家,也不出去找工作,父母朋友都替他着急。

他并不是不愿意找工作,而是不敢找工作。
按理说凭着他硕士学历在三线城市,找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事,但因为他在毕业后的几年里,天天摸鱼混日子,工作能力压根没有任何长进。

所以就算是高学历,也害怕被同样学历的竞争对手给比下去。说到底他的学历焦虑,不是因为学历本身,而是因为能力欠缺,导致缺乏足够的自信,去面对社会的各项要求。
自身能力不足,不仅焦虑感丛生,也会陷入职场信任危机,导致举步维艰。

2、害怕别人看低自己

不可否认,职场上确实存在学历鄙视链“海归看不起国内读大学的,211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毕业的看不起大专学历的。”

这种上层瞧不起下层的学历鄙视链,给大部分职场人和还未走进社会的准毕业生,带来厚重的焦虑。

害怕被用人单位瞧不起,害怕自己的简历因为学历而淹没,害怕因为自己大学的“门面”而错失难得的机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招聘下的“筛选性机制”,没办法以工作阅历和高含量的经验去考量,更多地会着重考量学历,而这一点也恰恰导致了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就陷入了焦虑。

3、思想包袱重

我另外一位朋友,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在公司也深受领导重视,但是最近却因为自己的学历而焦虑了起来,我们很不理解。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公司新来了几个研究生,干起活来又快又好,关键是这学习能力超强。
原本他刚进公司干的活,他们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干完了,而且一点也没出错,这让郭东不禁升起了危机感。

03

二本生的出路在哪?

二本生的群体虽然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会多么“照顾”这个庞大的群体,更多的二本生,会在找寻自己的出路上,跌跌撞撞。

之前看到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学的文凭就像是一张车票,清华北大的是飞机票,98
5、211的是卧票,普通本科的是坐飞机,而专科生是站票,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最终都会到达目的地。”

1、考研,学生时代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小A同学2020届某二本毕业生会计专业

在郑州,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他很多公司都是没有五险一金的。

我非常讶异,毕业前听到师兄如此抱怨,我是不相信的,觉得他们肯定是没有找到好工作,所以才这么说,而现在,我已经找了6个月的工作,每一份都不提供五险一金。起初我很震惊,这分明是违反劳动法的,然而现实……

我是会计专业,想尝试找一些销售服务类的工作:包括课程销售、汽车4S店、品牌加盟招商等。倒不是我多么热衷做销售,而是只有这些工作邀请我去面试。一轮面试下来,工资没有定数,HR总是说一个模糊的区间,微薄的底薪加提成,所谓看业绩拿薪水。

至于五险一金,一概没有。我与五险一金距离最近的一份offer是一家保险公司的销售,HR承诺,入职6个月后根据表现决定是否上社保。

偶尔与家人抱怨,他们会责怪我没有努力找工作。也许,就业市场不是这样,但一个整体的市场是怎么样的,我还没有去弄清楚的机会。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学生,一份也许在211学生看来根本入不了眼的工作,我也需要付出百米冲刺的劲头去争取。

学历是我的硬伤,虽然很多人告诉我,学历不能决定一切,但不要放弃进步。但我看到的现实是,在学历普遍达到一定门槛的情况下,大家才有比拼其他实力的机会,学历才显得作用不那么大。

所以在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之后,我去考了研究生,211院校,我想,这是我学生时代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2、“这条赛道不行,那就换一条赛道”

@小B同学2020届某二本毕业生旅游管理专业

从大二开始,我就已经在为就业做准备了,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学校是二本,在学历方面一定是拼不过人家重点大学的。因此,我很早就开始在旅行社实习,后来跟着学院的老师创业开了一家小公司。疫情发生之前,公司营收不错,我也很早就实现了经济独立。20年赶上疫情,我们这一届毕业生许多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按照以往的路子,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原本会加入各类旅行社,担任导游、销售、策划等不同角色。

但在疫情冲击下,旅游业严重受创,许多旅游公司倒闭,同学们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转行进入一些专业不对口的行业。还有一部分同学始终没有找到工作,选择备考研究生,通过更高的学历寻找机会。

比其他同学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些过去的积累,创业公司还可以维持,随着旅游业缓慢复苏,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在我看来,创业对于学历不佳的同学来说,也许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我身边有不少创业的同学,有的在校就开了奶茶店、炸鸡店;还有的经营自媒体账号,通过写稿、拍视频来谋生。

据我了解,当初选择创业的同学都做得不错。我也向学院老师建议,在就业指导规划中,加入创业和扶持计划,引导更多二本学生在差异化的竞争中,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很多时候,大众都会选择的道路,看似比独辟蹊径更轻松舒适,但其实走得人太多,内卷程度更高,未必比少有人走的路更容易取得成绩。

当然,创业不容易,它门槛高,风险大,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修行。

3、大学毕业证并不能说明一切

@小c同学2021届某二本学生会计专业

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是教育工作或者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只要是大学本科,工作后的待遇都一样,只要你达到招考简章的要求即可,同样是本科毕业的学士学位,门槛过了就行。能不能有更好的前途,主要看后面自己的努力。

一个人能否成功、成就多大,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仅凭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工作后的努力程度其实更加重要!只要一个人始终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并为之努力,这个人就是值得尊敬的人!

最后的话

“李明回了老家教书,

张华考了公务员,

王刚去了互联网公司搬砖,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学历有时候只是展现我们竞争力的一个途径,它会随着我们工作年限,能力的增加,在我们人生履历上所占的权重越来越低,唯有时刻保持学习的渴望,不断迭代输入,才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初入职场,大家都是待飞的雏鸟,学历带不来永恒的安全感,唯有不断精进的渴望,持续学习的高欲望,才能丰满自己的羽翼,坚韧自己的骨骼。

职场上,保持学习才是最好的“铁饭碗”。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焦虑,这是必经的过程,与其为现下的学历而焦虑,不如在职场拼尽全力,去兑换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未来。

与其深陷学历焦虑,不如将焦虑化为动力,用行动赶跑沮丧,踏实静心,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远。

总之,人生的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能够越走越宽的路,不要选择容易的路。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只招聘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你的学历》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67584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