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声乐表演毕业证图片(复旦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

复旦大学第一个就业比例是金融(23.44%)。2018年复旦大学17%的毕业生选择从事金融行业,6.3万名大学毕业生(约占上海毕业生总数的36%)的毕业流向占上海毕业生报到行业的11.35%。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834万,比2018年多出14万,创历史新高。

转眼间,毕业季就要到了,作为Z职场(1995-2010年出生的一代)硕士研究生)27%的人选择深造,包括国内研究生、双学位考试或出国留学。

转眼间,毕业季就要到了,作为Z职场(1995-2010年出生的一代)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27%的人选择进一步学习,包括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双学位考试或出国留学。这一比例高于上海64所大学毕业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17%。

如果看本科生的深造率,就更惊艳了。复旦大学以69%的本科学习率在上海排名第一,其次是67%的上海交通大学,其次是57%的同济大学。全国只有20.1%的数字。

继续深造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逃避成长,而是为了就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洋(化名)选择直接升入研究生院,因为前几届进入中央媒体的师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本科生很少。读完硕士后,我觉得就业面更广,选择更多,实习经验更多,风险相对较小。“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近五年毕业后深造比例明显上升。以4所一流大学(复旦、上交、同济、华师)为例,2014年至2018年,选择国内外学习的人数从28.86%增加到30.42%,其中选择国内学习的人数增加了3个百分点到19%。签订合同和就业合同的人数保持在60%左右,失业人数的比例继续下降。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科研究生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哲学、文学、历史学、科学等应用学科,另一个是就业相对狭窄的学科,如农业和医学。研究生毕业后,攻读博士后和博士后的比例并不低。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根据麦可思研究所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8年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性仅为66%。对一些学生来说,深造也是换专业的机会。

复旦学生徐陈本科学习行政管理、经济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这三个万金油专业并不是很靠近。直到大三,她才接触到实习期间为公益组织做生意的工作,才觉得这是她想从事的职业。毕业后,她选择了在巴黎高尚和耶鲁大学学习管理双学位课程。准备先在巴黎高商打下管理知识的核心基础,然后去耶鲁感受‘情感’路线。”她说。

为什么教育和医疗行业成为双一流毕业生的首选?

根据2018年的数据,13名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工作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医疗卫生和教育、政府机构和信息技术,但不同的大学仍有很大的差异,复旦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是医疗卫生和教育、制造业和金融业;上海交通大学的前三名是制造业、医疗卫生和社会工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济大学毕业生对房地产、专业技术服务和汽车制造业情有独钟。同济大学毕业生对房地产、专业技术服务和汽车制造业情有独钟。

医疗卫生排名高的原因是上海双一流大学有五所医学院,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在教育部学科评价前五名,医学生就业专业相关性最高(麦克斯)。由于上海200多家医院的人才需求,大多数医学生在专业学习五年或十年后会选择进入医疗卫生行业。例如,在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生中,有1771名医学生,占所有毕业生的20%。因此,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占总比例的19.56%。

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以复旦、交通大学、中国师范大学、同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78%的硕士和博士生签约就业,导致他们进入教育行业的比例高于普通大学,尤其是博士生。进入大学或科研机构仍然是首选。复旦大学64%的博士生进入医疗卫生、高校/科研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67.77%,同济大学48.78%的博士生进入教育卫生行业;华东师范大学78.29%的博士生进入学历教育和生化日用行业。

然而,在基础教育行业,双一流学生很少。除了擅长师范专业的华东师范大学外,48%以上的毕业生在学术教育(中等、初等教育)单位中占29.3%。我们很难看到其他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参与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只有0.59%的同济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金融业吸引力下降,政府机构和公共事务吸引力上升

哈佛大学毕业生对金融业的偏好导致校长呼吁大家抵制华尔街的高薪。在中国,金融业对优秀学生秀学生。

2018年,复旦大学17%的毕业生选择从事金融业,仅次于制造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如果你是硕士,进入金融业的机会会会更高。复旦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第一(23.44%)。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管理为主,44%的毕业生从事金融业。除教育行业外,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排名第二和第三。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但与往年相比,由于需求下降,金融业的人气正在下降。

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提到,与往年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单位数量仍在逐年增加,但受市场影响,金融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略有下降。”

金融业市场需求的下降也反映在其他大学的就业上:复旦大学金融业毕业生连续两年下降,两年从第一到第三,上海财经大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在上海报到的毕业生中,金融业总从业人数下降到五年来的低位,只有7%。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加。复旦大学毕业生在政府机关/公共服务/部队工作的8.5%,比去年增加了2.74%。其次,同济大学(5.98%)和上海外国语大学(4.30%)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

就城市而言,预计上海是当地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场所,留在上海的人数总体占79%(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海洋大学没有数据)。以复旦大学为例,东部地区92.7%的毕业生就业,上海就业人数占73.86%。76.75%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北上广努力工作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近五年留在上海的大学生增长最快的行业。在过去的五年里,吸引了近70%的双一流毕业生,占上海毕业生报到的行业的11.35%。然而,制造业的吸引力已经从2014年的25.47%下降到2018年的18.03%。这与上海产业布局转型表现一致。根据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工业地图》,综合数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是四大产业发展方向。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互联网巨头的崛起造就了大量高薪高科技的岗位需求。根据麦可思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毕业三年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就业月收入最高,平均可达9855元,其中互联网开发与应用岗位月收入平均为人民币。

庞敏(化名)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出版专业七年,但毕业后选择投身互联网行业。她认为,大学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有很多发展机遇,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也符合她的性格。

另一个快速增长的数据是,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五年内增长了53%。创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等行业。2018年,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资助创业项目360个,总资助金额8008万元。7428万元明显高于2017年332项。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以31名自主创业毕业生领先。名校毕业生去哪儿了:解读13所上海双一流高校就业报告

最后,如何选择一生热爱的事业?也许马克思两个世纪前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仍然有启发性:我们应该认真考虑:我们选择的职业真的激励了我们吗?我们心里同意吗?鼓励我们是一种错误吗?……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调查,认识到所选职业的所有部分,理解困难,仍然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适合它,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它,然后我们既不会被热情欺骗,也不会匆忙。”

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及建设学科名单通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没有提供就业数据。第二军医大学没有提供就业数据。

本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名校毕业生去哪里了:上海13所双一流大学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同济大学声乐表演毕业证图片(复旦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7128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